2)第418章 荆州局面定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向指引的灯塔,和一些不易被水淹到的仓储库房,可以供货物集散,相信一年时间内,就会先将一些主要的州城建设好。

  而筑垸,则是用了那些卖了田地的人为主力,暂时拿固定工资,在指定的位置修堤,等这些垸田修建好,它们的价值,就绝对超过现有的所谓上田,因为,它可以保障田地里的水源,肥力,并且,基本不会遭受洪涝灾害影响。

  毕竟,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比较好,不会像后世出现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的局面,水灾的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大,有了比城墙还高的大堤,就足以抵抗这个时期的水患了。

  而除了最开始的投入,后续,垸田的产出,就差不多可以负担筑垸工程队的大部分开销,倒是个可以长久做下去的项目,产出较高,又有稳定水源的水浇地,对于朝廷来说,那可是多多益善的。

  至于推广孙享福所说的一些农作物产业,养殖产业,目前,武士彟只能看现有条件,做一些鼓励性的支持,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了,真正的大发展,得靠农部体系完善,和农门子弟出山之后来推进,今年应该是没空了,明年会逐步开始,这方面,孙享福有多重安排。

  孙享福冒着春上的寒风出来,就是给百姓们选址筑垸田,以及指导那些接受招降的水匪修码头,做样板工程的。

  即便是有情报组长达一个多月的情报收集,孙享福也在各处湿地周边跑了好几天,才最终将第一块垸田的位置选定了下来,位于荆州以南二百多里,靠近岳州的位置,在后世,应该处于监利洪湖一带。

  孙享福没有给它起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就叫做大垸,因为,它确实很大,整个垸堤筑好之后,周长可能达到三百多公里,按照后世的田亩大小来算,周长一公里的不规则形状,约一百亩多一点,按照这个时期的田亩大小,差不多是将近一百五十亩,也就是说,光这一个垸,囊括的平整水浇地,就至少达到了四万多亩。

  像这样的高产水浇地,一户人家精耕细作的话,最多能种二三十亩,也就是说,光是这一个垸的田地,就需要一千多户的百姓来种,差不多要可以形成十几个新村落,或者一个大集镇。

  等孙享福设定好了周长线路的时候,武士彟,也终于将招募到的数万百姓给他送了过来,年前的准备的一些工具也分发到了他们的手上,简单的搭建了一些工棚以作休息之后,数万人的劳作,就开始了。

  孙享福小时候就是在大堤上打滚长大的,对于堤的构成,他再了解不过了,以这个时期的水情,筑八到十米高的八字形大坡,就足以,沿水面是需留出足够的区域,种植护堤林,甚至,沿江的区域,还要筑一道隔堤,防止江水冲击大堤过猛,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