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章 李云龙急了,这人怎么这么冒失_亮剑之敢死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章李云龙急了,这人怎么这么冒失

  大有乡。

  虽然只是一个镇子,也是有围墙的,就算围墙不高,那也算有个遮挡。

  毕竟乡下的村子依然还有栅栏,防止野狼和老虎进村叼牲口。

  (这一点是的,笔者家乡,六七十年代民兵用手榴弹弄死了最后一头老虎之后,才把围村的栅栏给拆掉,因为村子里面出过不少被老虎把牛叼去的事情。)

  围墙三米多四米还是有的,在城镇外两三里处的一个老鸦窝,有人特意拿树枝把这个老鸦窝给扩的更大,甚至可以方便一个比较瘦小的人蹲在上面,躺下都行。

  老鸦窝里果然有一个人,趴在这个大鸟巢里,手里拿着望远镜在偷窥一个女人晾衣服。

  这就有点过分了。

  特别是,女人晾的红的绿的,屁帘子肚兜都有,这个人居然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有点丧德性了。

  “红莲白藕青荷叶,都齐全了。

  大红袄子一件,日军一个小队人马。

  白布六件,6辆大车,果然是拉一次好几个月的给养啊!

  绿布衣服三件,袖子扎在一起晾,伪军一个连。

  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连,按今天的日子是去郝家沟炮楼。

  嘶!这是一笔大买卖!”

  瘦小汉子马上翻出这个大鸟巢,快速滑落地面,然后在树林里一路狂奔。

  在大有乡,往郝家沟村那条路,此时正有人挥汗如雨,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埋伏地点。

  所谓埋伏,并不是那么容易。

  也并不是找个山坡趴在上面就行了。

  而是要找一个地方,当你对敌人发起进攻的时候,可以在敌人反应过来的那个时间之前攻击到敌人,那个距离才叫做埋伏。

  而且埋伏,并不像说书里那样找个山坡爬一堆人等敌人从底下过,然后再冲出去才是埋伏。

  而是就这一条路,敌人会从这儿经过,你就要在敌人的侦察兵经过之后快速而且隐秘地移动上去,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发起攻击。

  在抗日战争时期埋伏的距离最好在50米到100米之间,超过了100米,基本上已经很难打击到敌人了。

  因为当时我国军队普遍缺乏训练,特别是射击训练,没有那个闲钱去浪费实弹,所以导致上了战场很难打击到敌人。

  所以当初抗战时普通士兵作战距离通常是50米到100米,超过了100米就不用打了,躲着就行了,因为打不中啊!

  只有成了老兵,或者是多次经过训练,枪法上来了就好了,毕竟二战时期步枪的准星到照门之间瞄准距离特别长,也很容易瞄准。

  但是机枪位置一定要在百米或者两百米开外,因为机枪首重压制,准确性反而没那么重要。

  “一连一排一班,你们这个班,要在打响之后迅速进入这里,居高临下对日军发起攻击。”

  “一连一排二班,这里是你们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