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一章:侵攻复土(一)复国谋划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国原本的疆域东接于狄、齐,南接于鲁,西接宋、曹、郑,恢复哪一部分疆土大有讲究。

  按齐国齐侯和管相的意思,卫国要重新建国,不如先收复东境,这样便可依附于齐,如邢国在夷仪(今邢台浆水)立国之事。

  如此,卫再有事,齐国之兵便可朝发夕至,不会再有救援不及之事发生。

  (邢国被狄人灭国后,在齐桓公的建议下决定迁都到齐国附近的夷仪,于是齐国便帮邢侯在夷仪建了一座新都城,从此,邢国便沦为了齐国的附庸。)

  按曹、宋两君的意思,卫国当先复西境。理由也很简单,西境处于曹、宋、鲁三国之间,商路较为发达,在此地重新立国可以早日恢复国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却没直说。那就是如果卫国在西境重新立国,那么曹、宋在边境上就重新又有了一道屏障,可以不用直面狄人的兵峰了。

  如今狄人中有一支强盛的部落名叫鄋瞒﹐以其服属于赤狄而蒙狄称﹐因其族人体形高大故又名长狄﹐分布于齐、鲁、宋、卫之间的隙地(无主之地)。

  宋国虽看似远离狄人,但狄人四处出击劫掠它国,兵峰很盛,宋国也曾遭狄人入侵过。

  宋武公在位时(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年),长狄人鄋瞒部落伐宋。虽然在长丘(今河南封丘南)击败了长狄人,俘获长狄的首领缘斯,但在此战中,宋国也是死伤惨重,诸位重要大夫尽皆战死。

  所以,宋、曹两国这么积极地帮助卫国自然也有这个原因,卫国如能重新复国,便能帮助两国看守好东方被洞穿的门户,减轻时刻防备狄人的压力。

  所以,齐、宋、曹三国虽然都愿意出兵帮助卫国复国,但因各自利益不同,明显分成了两方,互相争持不下。

  以卫国现今的实力,能够在诸侯们帮助下复国已经是感恩戴德了,本是没有多大话语权的。但如今既然齐国和宋、曹两国的意见相左,那卫国的意见就显得重要起来了。

  在姻亲国宋国的提议下,齐桓公也派了使臣来问询卫国君臣的意见。

  “诸位臣工,开春即将到来的这一战,便是我卫国的复起之机,关系到国家的社稷存续。如今,齐国与宋、曹两国的意见不一,导致大军迟迟不能有所行动,齐侯宽仁,遣使来询。

  今日,大家便畅所欲言,共同来议一议,我们卫国该当如何行事,这复国国都之地是选择东境还是西境?”

  卫君姬申对着众人说着,又率先指了华龙滑先行发言。

  “华龙滑大夫,你是本国的太史,知历法懂国史,你先来说说看?”

  军政大事,能被国君第一个点名发言,也是一种荣耀。看来华龙滑大夫这一段时间的君前侍疾,果然有效,如今很是得宠。

  太史大夫华龙滑闻言,起身先对着国君行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