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齐楚纷争(五)联军伐蔡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次征讨,因为有着众多诸侯国的参与,算上早就严阵以待的江、黄两国,总计有十国诸侯之多,可称是东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诸侯联合军事行动了。

  誓师大会完毕,诸侯联军便浩浩荡荡地向着蔡国所在进发了。

  蔡国为楚国屏幡,伐楚必先伐蔡,何况因为蔡姬之事,齐侯莫名其妙被戴了绿帽子,他也要好好教训下这个不知好歹的蔡国。

  虽然因为息妫夫人之事,蔡楚曾经也相互交战,但那都是两国前代国君之事了。如今随着楚国的快速壮大,蔡国早已倒向了楚国一边。

  随着蔡国的倒戈,陈国日益面临楚国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此次陈国国君才放下了与宋国的边境争端,千里迢迢前来参加会盟。

  于正率领着麾下的一千黑山军,也跟随着诸侯联军一起行动。因为共邑的争夺还没结束的缘故,所以于正将黑山军的精锐都留在了共邑,并未带上铁甲军等精锐兵种。

  而且为了防止旁人觊觎他的铁器,于正的这一千军队还特地换下了所有的铁制兵器,从中牟邑的缴获中选择了青铜兵器,给部队再次大换装,加以掩饰。

  如此一来,部队战力的下降是肯定的,不过好在此次是由齐国、宋国、郑国等大国打头阵,而像卫国、许国等,纯粹是来壮声势的,一般并不需要真正上阵厮杀。

  这可是整整十万大军!在这个大多数国家还没有设立常备兵的时代,十万大军的强大军势足以震慑各国了。

  齐侯身为盟主,能亲自统帅十万大军征战,自是志得意满。但他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所以反倒是身为齐相的管仲在负责整个大军的调兵遣将以及转运工作。

  十万人的大兵团行进,光是吃喝拉撒都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而管仲却能将此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各国军队都不虞有粮草之缺,只此一事,便可看出其盛名之下名副其实。

  于正身为卫国大夫,倒是也有机会跟管仲打个照面,甚至能交谈上几句,至于齐桓公,凭他的地位那是没法上前交谈的。

  各家军粮不缺,大军士气就高,没过几天诸侯联军便由宋国、经过陈国,抵达了陈、蔡两国的边境。

  蔡国人哪见过这么大阵仗的军势啊,当即便紧守城门不出,往楚国遣使求援。

  齐侯与管仲一商量,这好不容易集合起来的诸侯联军,这第一仗是只许胜不许败也不许托,因而也不派其它各国的士卒当炮灰了,却是将自家齐国的精锐派了出来。

  于正不用打仗,还有战争可看,自是乐得高兴,立马带着手下家臣来到了战场边缘,观摩起来,想要学习一下的齐国攻城战术。毕竟齐国天下精兵的名头也是名声在外,要不然也不会为齐侯夺得了霸主之位。

  有这个想法的各国士大夫们还不少,不少人都在家臣的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