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41章 分家的建议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门。

  要知道,人口留住了,财富自然也就来了。

  咱们用什么留住那些外来的人口?

  唯有靠肥沃的田地,淳朴的民风,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做好了,长远来说,对于你们利益,甚至比做好垸田基础建设,还要更大,因为,有了人口基数,你们才能更大范围的雇工,去做大产业。”

  要说这里能将北方地区的百姓都留下来,倒也未必,因为北地的百姓不穷,他们的青壮群体的年收入,都已经达到了十五贯以上,一户算两个青壮,那也是三十贯以上,总体来说,是目前在垸田里面种田的百姓要高出一些的。

  但是在孙享福来说,整个山南道地区的人口,还是太少了些,连百万户都没有,自己筑好了那么多垸田,给谁耕种呢?

  所以,他和武士彟合计之后,觉得迁大部分已经适应了耕种的原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的百姓过来,比较靠谱一些,毕竟,那边现在的人口总数,差不多有三百多万,迁个几十万过来,能够缓解当地耕地资源的问题,不过,他要是从政策方面强行入手迁这么多人,张公瑾肯定是不太愿意的,毕竟,现在那边都是在他安东大都护府治下,他也要搞建设,发展经济。

  所以,只能想一些别的办法,那就是让那些百姓,自愿的迁过来当地的落户,这就需要这边有好的环境,和好的政策来吸引他们了,这方面孙享福其实早就已经想到了办法,得等到了冬天,人调过来的时候,再执行。

  “这一条,我们几家自然是答应的。”孙享福这一段话说完,蔡璨几人,都不需要商量,就满口答应道。

  此时,他们才知道,孙享福说的条件,也未必都是让他们出血受损失的,同时,对于孙享福搞民生经济的能力,多了一些认知,大唐论生发之能,无人能出其左,这话他们现在是信了。

  “最后一条,我说的,只是对你们各家的建议,不要求你们非要做到。”

  “大总管请讲。”

  “我个人觉得,想你们各家像这样,将所有族人聚集一地,合力发展的方式,已经有些过时了,现在,朝廷的政策,对于百姓的保障越发的全面,连基础的耕种知识,都有专门的农部官员来教,法制抓起来之后,你们再不可能有抱团欺压百姓的可能,以往那些靠剥削他人劳动力获得财富这条路,你们已经走不通,也就是说,今后,你们族人的发展,都得靠他们自己。

  而当他们所得到的东西,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的时候,他们就肯定越来越不愿意将这些东西,白白的贡献出来给家族,毕竟,你们家族的资源,主要是供给一些核心的人物,而这些核心的人物,却未必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只有贡献,没有分润的事情,做不长久。

  所以,为了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