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7章 周务学的想法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遥的距离。到岭南,也有四千多里的距离。到安西大都护府的治所碎叶城,更是有七八千里距离。

  如此遥远的距离,百姓不识君面,更缺乏与朝廷中枢的有效沟通,致使朝廷政令不畅,官民不与朝廷同心,久之,便会如同前汉一般,对这些疆域失去控制。

  而皇帝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便如前汉,军强,国富,但深宫中的皇帝,根本不顾民间疾苦,使得民间发生动乱军阀乱国,再有宦官乱政,权臣独霸朝纲等情况,都是其倒塌的原因,我大唐不改,这些情况,可能还是会出现。

  是以,学生以为,不应将国都,建于一地,不应该将让君主,以及君主的继承人,常年生活在宫中,脱离民众。

  故而,学生想到一策,便是,在四方边地,各建一都,与中央首都,遥相呼应,让皇帝轮流在各都城执政。这样,即可将边地当成中枢来治理,又可以让皇帝,频繁的行走于民间,知道整个天下的具体情况,乃安边,治国之良策也!”

  周务学的这段话说完,整个客厅就异常的安静下来,这家伙脑洞开的也太大了,而且,以当下人的目光来看,有些太不切实际了。

  首先,建几座都城的花费就十分巨大。其次,让皇帝活动起来,费用就更大了。要知道,皇帝出行,肯定是数万人的大队随行,这一走就是几千里,耗时数月,如果经常要轮换的话,岂不是要长年的奔走,这个花费能小吗?

  不光是这,皇帝走,朝臣是不是也要跟着走,那么,让皇帝和朝臣们一辈子生活在赶路的过程中,他们能愿意吗?这完全不现实嘛!

  然而,孙享福却不这么看,在后世的长大的他,其实见惯了国家领导四处跑的情况,他们全年几乎有一大半时间,是在飞机上渡过的,不仅在国内跑,还在国际跑,今天这个国,明天那个国,不在是国内有重要会议要在首都召开,不会老老实实在首都待几天。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飞机,没有方便的通信,所以,周务学说的,确实有些不切实际。

  但是,他思索的方向是对的。

  只要方向是对的,孙享福就要出面鼓励,于是再度开口道,“你的想法很有新意,现在,或许还不能立即实现,未来却是有可能实现,这能给咱们今后施政的方向,提供很重要的启发,而且,朝廷,其实已经在试图去做了。”

  孙享福就是现场最大的领导,他肯定了周务学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倒是叫诸多学子面上更加疑惑起来。

  于是孙享福组织了一下语言,又道,“刚才咱们讨论的是‘权重于边,久必生患’,然而,这个‘患’,可并不是只有内患,既然还存在边,那么就肯定存在外患,边镇,就是咱们的国门。

  是以,周同学提出来的,边镇就是中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