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0章 农学院的由来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种植两千亩,也有难度。

  所以,其实缺的从来都不是田地,也不是市场需求,只是种植的人手而已,当然,他们并没有纠结种植的多少,孙享福不纠结的原因是,这东西产量不算高,在关中今年缺粮食的情况下,多种不宜。王安不纠结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越是产的少,卖到市场上的价格,就会越贵。

  “说到人,有个事情我得跟你说说了,咱们村里新的一批小孩子也成长起来了,十来岁,学完认字的,有五十多个,是不是也让他们跟着农门子弟一起学习?”

  幸福村的原居民才四十多户,算上护卫队家属,达到了将近四百户,这几年下来,原先的那些小孩子,现在也逐渐的长成人了,是时候学习一些更加高深的东西,而新的蒙学班,也可以开始成立。

  孙大力提到这一茬,村里那些熟手农夫们便都抬了头,用殷切的目光看向孙享福,农门核心子弟究竟学的些什么,他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他们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上了年纪之后,思维僵化,顶多也就能按照吩咐办事而已,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几年前来到幸福村之后,就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脑瓜子可聪明了,说不定以后就能成大才。

  “行吧!等大军北上的时候,我把他们带到善阳去。”

  李世民的战略计划已经制定完备了,其实,现在一应军士装备,已经制造的差不多了,龙首原校场,所有的军士在分发到了新式装备之后,都在进行最后的适应性训练,等下个月麦子成熟收割之后,就是大军誓师出发的日子,到时候,孙享福会和李世民一起北上善阳,当然,最终李世民会去往前线,而孙享福,则是在善阳调度粮草补给,做后勤工作。

  “呃,那个,不知我王氏子弟,能不能入农门求学,跟着孙都督学习一些耕种技术?”

  王安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平和淡定,也不知道年纪轻轻的他经历过一些什么,但是,说到让王氏子弟入农门学习,他的表情和脸色却是一脸郑重,似乎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古人把家学传承看的比较重,非通家之好,或者正式的师徒传承,一般是不会让人染指半分的,农门,是目前大唐最为高深学派之一,他所教授研究的虽然是种植技术,却让整个国家的任何人,都不敢轻视,包括皇帝和他们五姓七家,各方势力,几乎把学习农门的技术,当成了最高等级的任务,然而,王安却想不到,这个任务,有可能会被他轻易的完成。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过,你们要等些日子,我这次回去善阳之后,会在善阳建立农学院,将我农门的技术知识发扬光大,你们王家若有兴趣,可以多派族中聪慧好学之辈,到农学院来报到。”

  “啊,这······”

  王安有些愣住了,事情和他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他都准备好了孙享福拒绝的话,他要开一些什么样的条件了,可是,孙享福居然摆出了一副巴不得他们多去一些人学习的态度,这太不应该了啊!

  “不知,入农学院学习,我王家要付出什么?”

  过往的思维,让王安觉得,没好处的事情,是个人都不会干,所以,即便孙享福给出了这样一副姿态,王安也决定要问清楚的好。

  “呃,交学费就行,不过,像王氏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家族,如果能直接出资帮我把农学院修建起来,那就更好了,到时候,我一定优先录取你们王氏子弟。”

  既然王家主动送上门来了,孙享福觉得,还是提点要求好,免得他觉得不真实,心里忐忑。

  “孙都督此言当真?如果只是这点要求的话,在下都无需上报家主,就能做决定了,您要多大的学院,只管说,修建的费用,我王家一力承担了。”

  “当真的,当真的,那回头,我就给你们出图纸?”

  “没问题,修的奢华宽敞一些才好······”

  聊着聊着,孙享福就平白得了一座学院,不要太开心了,不大力推广农业教学,科学种植,又怎么能够满足大唐新时代,对于农业的需求呢!这种他自己本来就迫切的要做的事情,有冤大头来替他出钱出力,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