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0章 考场布置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体来说,大唐的政治水平和军事水平一样,都在飞速的提高,而且,朝廷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在提高。

  早朝的第一件事,李世民就宣布了对萧瑀的新任命,实职的剑南道大总管,益州都督,年前上任。

  虽然品级上面掉了一阶,但还在顶尖序列,也不算贬官。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地方官任命调整,级别较高,且值得一说的是武士彟,他被升为山南道大总管,荆州都督,而且和萧瑀一样,是兵马钱粮都管的实权都督,这证明李世民对他在扬州做出来的成绩还是认可的,当然,调他过去的主要任务,就是往关中迁民。

  永州,怀州,吉州,夔州,归州,梁州等地的五溪蛮,彝,苗,土家等族的百姓,都要大量迁往关中,实在迁不了的,也要迁到山南道境内那些被置换出来的,比较富庶的区域,配发产出更高的上田给他们耕种。

  相信只要武士彟能跟那些少数民族做好沟通,在威逼和利诱的情况下,这些当地居民的抵触应该不会很大。

  孙享福难得的给李世民提了个建议,如果实在是抵触情绪较大的地区,可以先迁一部分具备可调教性的年轻人出来就好,中老年中的死硬份子,等这一代幼小成长起来了,自然就不存在了。

  散朝之后,孙享福第一时间跟萧瑀两人来到了国子监,大唐根本没有修建专门的贡院,现在天气又冷,室内全部装了暖壶的国子监,便被李世民定为本次科举的考场。

  还别说,这里地方确实够大,占了务本坊的半坊之地,历史上,贞观朝的鼎盛时期,光外籍学子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数,就高达数千,这些房屋应对科举考试倒是绰绰有余,只是由于桌椅数量不够,需要借调一番,甚至临时搭建一些建议的。

  看了看书吏交过来的最终参考名单,萧瑀笑道,“城门口唱了那么一出之后,前来报考的学子果然多了起来,居然达到了八千人之多,而且,还有不少都是工商科,倒是可解此次朝廷的燃眉之急也。”

  这中情况早就在孙享福的预料之内,他接果萧瑀递过来的名册,一边翻阅,一边接话道,“人多了才好,起码有的选择,咱们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大,管的也会越来越细,别说八千人,就是八万人来参考,也嫌少啊!”

  想想宋明时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想后世一届几十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这种全国加起来才几千人规模的考试,简直不值一提。

  两人正聊着,国子监的孔颖达便过来打招呼了,他对科举取工商医科学子为官这样的新制度,是有异议的,只是人家并没有取消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文科,而且,萧瑀出的进士科的考题,也是咨询过他的,还算中规中矩,这就让他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看到孔老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