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士廉,和岑文本,再加上给李世民空出来的主位,这张足有两平方米的大圆桌,便被坐满了。

  孙享福官位虽高,但年龄最小,爵位较低,与秘书监岑文本坐在了末坐。

  趁着李世民还没来,孙享福却是先跟桌子上的几位老大人聊了起来,主要是讲一些关于‘公民’这个词的含义,孙享福想到的套路很简单,温水煮青蛙,最先,给普通公民的权益不会太高,随大唐的国力提升,软硬实力逐步的提升,公民的权利再逐步提升,到时候,就算出来什么问题,皇帝也能自如的控制。

  至于最开始的公民等级划分,共分为三等,一等公民,是皇族,勋贵,官员。

  二等公民,是大唐现有非奴籍,贱籍的人,其中包括以往哪些读过书,却没有当官的所谓士人,农户,工户,商贾等。

  三等公民,则是所有非前两类的公民,其中,原先一些歌舞表演艺人,只要不是犯官之后或罪人,原本属贱籍的人,将会被提升为二等公民,孙享福用了一套,职业或有贵贱,人却不应该有贵贱之分,要知道,先秦时期,不事生产的读书人,也经历过社会地位低下的日子。

  而今后正真属于三等公民类的,只有犯罪的人,或者外族奴隶,战俘。

  孙享福提出的这个构想一旦成立,那么整个社会结构即将会被改变,除了一等公民阶级的群体,其它阶级的地位大多数是相当的,只有职业不同,没有人格贵贱的不同,这样,就会消除很多的歧视,你想要特权,可以啊!你去当官啊!在职官员属于一等公民,确实享有特权。

  这么做,剥夺的是那些读过书,却没有出仕的仕人阶级的权利,提升的,是除原本仕人阶级之外的所有人的社会地位。

  孙享福这个构想一提出来,就获得了饭桌上其中几人的认同,那些并不当官为朝廷出力的人,确实不应该享受特权,你读了书,别人就应该让着你?法律就应该偏向你?没有这个道理。

  享有特权的人,应该是给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做了贡献的人,就像赏赐,只给有功劳的人一样。

  长孙无忌最先表示了对孙享福这个构想的认同,他认为这样设置,会促使更多的仕人出仕,因为没有人愿意丧失自己的特权。

  之后,萧瑀又提出了一些补充,比如公民等级升降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比如,税收如何区分等等。

  然而,身为当世顶级世家核心成员之一的王圭,却是持保留意见,他知道,现下李世民掌控的大唐确实难以撼动,但如果,涉及到太多人的权利,那这事就不太好执行了,虽然这个什么‘公民’制度,并不会动摇在职官员的地位,但他王家没有出仕的仕人,可比出仕了的还多。

  太原王氏族长王睿也是个没有出仕的仕人,你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