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3章 农门的传承方式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两石多的产量高出两三倍是不在话下的。”

  后世的小麦亩产达到一千斤以上并不难,那就是八石多,即便现在因为种子,肥力,农药的缘故,不能完全达到后世的产量,但亩产六七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别忘了,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污染基本没有,日照十分充足,只要田地里肥力足,种植的方法科学,农作物的长势未必会比后世差。

  “什么叫理论上?”李世民再度追问道。

  “就是,在各方面准备全部做到最好的情况下,就好比小子这试验田里种的冬瓜,几乎满足了冬瓜生长的最好条件,如果是按照这种条件种植一亩地,产量恐怕会达到过万斤。”孙得寿指了指插着他的名字的牌牌的那块区域的几根冬瓜物道。

  中原人很早就学会了种植冬瓜,《齐民要术》上就有种植冬瓜的记载,然而,在有机肥和定植授粉的帮助下,试验田里的冬瓜会比普通农户种植出来的冬瓜大很多,当然,孙享福不会无聊的让他去研究一种已经有较成熟种植技术的瓜物,他给孙得寿的命题是让冬瓜变种,长出同样适合夏季食用的节瓜。

  “亩产万斤的冬瓜?”

  李世民和几位大臣们都有些发愣,冬瓜个头大不假,但这个时期,能超过十斤的冬瓜已经算个头大的了,而且冬瓜生长需要的肥力和水分特别大,是以,很少有人大面积的种活,专门种植冬瓜的田地,亩产两三千斤倒是可能做到,可亩产万斤,那就不是一两倍了,那是五倍以上的产量。

  他们却不知道,去年幸福村的大棚里,就曾经种出过好多个重量在五十斤以上的冬瓜,在后世,通常有冬瓜长到一个成年人都抱不动的地步,一百斤以上的冬瓜比比皆是,甚至有长到200多斤的超级大冬瓜,亩产万斤那可不是什么难事。

  “嗯,植物通常比动物更简单,了解了它的生长习性,满足它的生长条件,就能让它长的很好,我们现在种植这些实验田,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农作物的习性,然之后,做一些优种培育或者变种,寻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

  好吧!讲的专业了些,李世民等人就更加不懂了,但不管怎么样,今天在幸福村转完这一圈,李世民对于农门,有了更深的了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门能很好的解决百姓食物的问题,那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现在对于这个学派有了更多的期待,回头这帮孩子的名单只怕都会被密卫记录在案,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时,李世民很有可能大用他们。

  像看稀奇一般在孩子们的试验田里参观了一遍之后,李世民看到了被侍卫从长安大牢里提出来的孙大力,由于李世民原本就没有打算为难他,所以,他在大牢里过的还算舒坦,他现在身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