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3章 李绩的奏章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表示道歉。

  然后,明年夏天,倭国将会派出更大规模的使团到大唐朝见皇帝陛下,并会为大唐的皇帝陛下带来不下百船的礼物,更希望大唐与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不要断绝等等等等,言词可比之推古天皇的那份国书谦卑的多。

  这封由倭国人传来的信件是被内侍当堂打开,当堂念出的,众臣闻之是一片哗然。

  什么时候大唐杀了别人的使节团,还变的有理了,就因为那出大戏吗?

  表情最丰富的自然是李世民,他想不到这一切都被孙享福那小子事先猜中了。

  “陛下,既然此前孙正明杀的是倭国的恶使,并未使国家信誉受到损害,那么他的罪名便不成立,老臣请求,恢复孙正明的爵位。”

  魏征是公道人,此前他劝李世民暂赦孙正明的,结果被李世民判了个枷百日,本来他还认为有些不公,不过后面加判了一个充军死囚营,这就是够重的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死囚是很难活着回来的,跟判死刑没有什么区别。

  而现在,倭国的太子,下一任天皇都来信自承错误了,这就说明孙享福此前做的事情不仅没有损害国家信誉,还是一种惩恶扬善的行为,功是功,过是过,既然罚了过,就应该赏功,这是魏征心里一杆公平的秤。

  孙享福的一干利益盟友听了魏征的话,自然是跳出来替孙享福说话,现在谁都没有理由反对魏征说的话了,因为此前就是那些七宗五姓系的官员在帮孙享福唱功,想把他推到朝臣序列里,剥夺他手上各个大产业的经营权。

  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那就是李世民,他并没有纠结孙享福杀倭国使者对不对这个事情,他所气愤的是‘擅’杀倭使这件事情,关键是在这个‘擅’字上,如果朝廷的大臣都擅自行动,不受控制,那让他这个皇帝怎么管?

  不过巧的是,这个时候,朔州八百里加急也到了,这可是李绩三天前发过来的正式奏报。

  朔州大捷,梁师都首级随同并州大都督李绩的奏报一同被送到了太极殿上。

  “验首,念捷报。”

  此刻,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好,不仅是因为李绩打了胜仗,而是因为这个捷报来的太及时了,正好可以把孙享福封爵的事情含糊过去,至少得枷够他一百天,让自己出了气再说。

  然而,下一刻,李世民的下巴就差点掉在了地上,李绩的这封捷报太简短了,而且,有些离奇。

  里面的核心内容就几句,十一月二十,大军先锋死囚营二百骑抵达朔州马邑城下,时逢降将梁洛仁起兵诛杀叛逆梁师都,梁师都不敌,率残部二百余众出逃,在城门口遭遇了死囚营一干人等,被乱箭阻击,未有一人逃脱,梁师都本人被孙正明阵斩,随后先锋大将牛进达赶到,朝廷未损一卒,收复朔州全境。

  李世民很想脑补一下孙享福临阵杀敌的样子,但实在觉得滑稽,不可想象,所以,姑且就先信了李绩的话。

  本来他想直接和大臣们讨论朔州后续的工作的,却又见魏征跳了出来。

  “孙正明阵斩贼首,有大功,陛下应尽早复其爵位,加以封赏,以免寒了为国效力者之心。”

  “复······是不能复的,既然孙正明前后有两功,便着礼部和兵部重新议功封赏。”

  其实,跳出来的要是别人,李世民还真就可能同意了,但跳出来的竟然是魏征这个死顶牛,李世民就不爽了,故意找了个借口道。

  魏征闻言,也觉得李世民说的有道理,前后两个功劳都很大,如果只是复爵,不加赏,那就显得朝廷有些刻薄了,然之后,他也闭嘴不再提此事,和大家伙讨论起了朔州的民生政治问题,直到一个时辰后早朝结束,内侍王得用才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个信封给李世民道,“英国公密奏。”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