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节 友人 一_民国投机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报李品仙司令官。告诉他。要做好迎战三个日军师团地准备。必要时可以放弃蚌埠。但不准将日军放过淮河。”李宗仁神色严厉。

  情况开始迅速明了。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中队地迅速调动。特别是十一集团军大张旗鼓地向右翼移动让日军认为中队更看重右翼防线。

  北线的情况也陆续传来,三个日军师团和两个旅团在沧州德县集结,十四师团在磁县一线集结,这里集结的日军肯定是对一战区地牵制性部队,用不着五战区担心,真正让李宗仁和庄继华操心的是沧州集结地三个师团两个旅团。

  战争的空气越来越浓,连市民都已经感到那股沉重地气氛,徐州的空气中开始有了火药味,这个火药味在驱逐市民离开地同时,又吸引了不少喜爱战争的人到来。,

  大批中外记赶到徐州,梅悠兰也再次来到徐州,这次她是与一伙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一同到来。

  梅悠兰是在武汉遇上的史迪威率领的观察小组,当时她正准备与欧美记一同到徐州,而史迪威的观察小组也要到徐州,华盛顿观察家报的韦伯与史迪威相熟,双方便结伴而行。

  梅悠兰则抓紧时间采访史迪威:“史迪威先生,您对此次津浦线作战的前景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您应该去问李宗仁将军。”史迪威的回答很圆滑。

  “那么如果你指挥这场战争,您认为结果如何?”梅悠兰没有放弃,而是换了个方式问道。

  “no,no,”史迪威微笑着一挥手:“作为军人,在战斗结束前是不能评价另一位军人的指挥,军人也不能靠想象打仗。”

  梅悠兰心中暗骂老狐狸,滴水不漏,她作了个可爱的笑容:“将军,我听说您去了重庆,您在重庆有哪些现呢?”

  说起重庆,史迪威有些兴奋:“我认为,重庆是中国最有组织的城市,与其他地方的古老相比,重庆完全是一座新兴的城市,是中国除上海之外最有接近现代的城市,他的组织很有创造性。另外他的工业能力是中国最强的,可以这样说,没到过重庆,不能评判中国的工。”

  “可很多人认为,重庆的管理过严,违背了民主精神。”这一刻梅悠兰完全是个记,重庆管理过严是很多国民政府官员和记的感觉,在重庆,有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有严格的迁移管理办法,没有临时户口,根本找不到工作,可一旦办了临时户口,要迁移就变得比较困难,先要取消临时户口,然后开具迁移证,然后才能办新户口。

  让新闻记最大的抱怨是,重庆的新闻管理,要比南京还严格,整个重庆,甚至四川都没有私人报社,所有报社都属于国家,每一篇新闻都要接受检查,内容不合格的一律封杀,严重地吊销从业资格证,从此不能在重庆和四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