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0章 聊城之战_铁血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聊城之战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大明中央军进逼聊城,严重威胁到北京的安全,再加上姜镶、王承胤、唐通等前明降将蠢蠢欲动,多尔衮迫于无奈,只好下令吴三桂退守太原,再把山西的十万八旗大军召回了北京。

  同时又从漠南紧急征召了五万蒙古骑兵。

  隆武元年(1644年)正月,多尔衮留下两万八旗兵驻守北京,然后亲率十七万八旗大军和六万前明降军南征,正月十九,与博洛的两万八旗大军会师于聊城,关乎建奴和大明国运的聊城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决战,大明和建奴都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掉对方。

  对于大明来说,只要聊城之战能够获胜,建奴就会众叛亲离、元气大伤,收复北京、光复辽东就指日可待,对于建奴来说也同样如此,只要赢得聊城之战,二十余万大军就能顺势而下横扫江南,彻底覆灭南明政权。

  建奴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为了确保聊城之战能够取胜,多尔衮调集了五万建奴八旗,其中有两万人是最精锐的八旗铁骑!此外还有十万蒙古骑兵,两万朝鲜八旗,两万汉军八旗,和六万前明降军,总兵力达二十五万人!

  大明却只有王朴的四万中央军,其中包括两个火枪营和一个炮营,再加上施琅的五千水师,论兵力,建奴几乎是大明中央军的六倍,而且建奴还有骑兵之利,拥有两万最精锐的八旗铁骑和整整十万蒙古轻骑兵。

  不过明军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施琅的水师!

  施琅的水师总共有五千人,拥有五十艘大型战船,每艘战船上配有十到二十门不等的佛郎机炮,船上的水师将士已经换装了中央军淘汰下来的大同造燧发枪,射程虽然没有中央军使用的最新式南京造燧发枪远,精度也差,但用来压制建奴的弓箭却是绰绰有余了。

  这五十艘大型战船就像五十座移动的水上堡垒,建奴拿它毫无办法,骑兵和步兵再牛也冲不到水里去,用红夷大炮轰吧,等你架好大炮,人家战船早就撑远了,用火箭烧吧,弓箭的射程还没有人家佛郎机炮和火枪远,没烧着人家战船却把自个弓箭手摞倒了。

  经过几次试探之后,到了隆武元年正月底,多尔衮和王朴差不多都已经摸清了对方的虚实,双方不约而同地放弃了无谓的袭扰,开始决战之前的最后准备,战争永远是无常的,你可以做最充分的准备,但敌人永远不会按照你设定的套路跟你玩,真正高明的指挥官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及时做出战术上的调整。

  聊城,多尔衮行邸。

  多尔衮正召集范文程、宁完我两大心腹幕僚还有多铎、何洛会、博洛、萨哈廉、阿巴泰等建奴将领议事。

  多铎道:“十四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