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二章 税收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烧林地,或者将田地开垦在大河旁。

  焚林的危害就不必说了。

  每年的洪水淹地,朝廷救不救援?

  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进去。

  此次田税改革的意义就在于此。

  从今往后,朝廷除了按照比例收取所出作物,还可以收取赀财作为田税。

  以前的收税,就是田地里产什么,都会拿出三成,甚至更高缴纳赋税。

  这是由农田的肥沃程度划分的。

  有人就会问了,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

  没错,官府就是合法的强盗。

  尤其在乱世之中。

  有田地的百姓还能活命。

  没有田地的百姓,只能当流民了。

  流民,就是无家可归之人。

  随时有可能饿死。

  灵帝时期,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瘟疫,再加上黄巾之乱等等,人口锐减。

  剩下的百姓,也都在造反。

  现在刘辩好不容易稳定了局势,当然不会再次逼迫百姓去造反。

  朝廷屡屡通过调控粮价,将其维持在所有人都接受的程度。

  进一步稳定了社会。

  按照新税制,田税直接降低到十税一。

  也就是十分之一。

  如果农作物大面积欠收,朝廷也会派遣官员进行认证。

  确认此事真实后,将会继续按照十税一进行纳税。

  相当于减税了。

  如果是天灾人祸,甚至会完全减免。

  相对于之前三成以上的纳税,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农人还会非常感激。

  而重新丈量土地后,以及土地产量大增,朝廷的税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这是两利的局面。

  至于棉花、桑蚕等经济作物,直接按照商税标准来收。

  按照成交价,收取商人的商税。

  至于农人所需要缴纳的税,藏在价格之中。

  这些贸易,必须在朝廷设立的交易所完成。

  如果没有交易员在场,交易不成立。

  至于交易员会不会串通商人压低交易额,这就涉及贪赃枉法了。

  私下买卖,就是偷税漏税。

  逮着就是倾家荡产。

  刘辩不喜欢因为这些小事杀人。

  但要么流放,要么做好穷三代的准备。

  一人违法,穷三代。

  严重就流放。

  事实证明,贪官污吏根本不怕杀头。

  朱元璋够狠辣吧。

  结果贪官污吏还是一大堆。

  屡禁不止。

  刘辩拟定新的田税法,降低了朝廷征税的繁琐程度。

  再者就是鼓励百姓多劳多得。

  农人越勤快,收获越多。

  都是经过战乱的,他们深知稳定不易。

  而在历年,税吏往往会多征收一些粮食,都是超出赋税的。

  是贪赃枉法吗?

  并非如此。

  他们怕收不足赋税,被责罚。

  因为粮食在运送之时,往往会出现损耗。

  入仓重量不够。

  所以每当称量谷米时,常常会稍微多收些。

  百姓们怨声载道。

  这是在规则之外收取,百姓当然不乐意。

  可是折算成钱币,那就方便多了。

  直接缴纳钱币,税吏直接清点。

  而粮食的定价,会按照当年的价格变动。

  就算嫌弃朝廷定价太高,完全可以继续缴纳粮食。

  这就非常灵活。

  只不过对税吏的要求提高了。

  刘辩打算在闲暇时,命天下税吏入各州治所学习。

  而老师,当然是从朝廷派遣。

  具体的规则,还需要大司农和相关官员研究研究。

  刘辩会时刻关注此事。(m.看书小说)更新最快,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