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40章 复仇之风_扶得起的阿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姜维对诸葛亮的话颇为不以为然:“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我视叔父为父,有教养之恩。

  维虽年幼,却立下誓言:君仇不报,吾不可立于世。

  愿以效赵娥之事,手刃仇敌。

  只是可惜,不能手刃庞德此獠。”

  姜维的一番话掷地有声,在场的几个血气方刚的武将们心底都在暗暗叫好,只是没有敢表现出来。

  东汉时期,报仇的风气很流行,其实也不只是东汉,秦汉一直都非常流行游侠文化,游侠积攒名望,大多数通过复仇,并且朝廷还有先例,为血亲复仇,可以免除刑罚。

  姜维所说的赵娥之事,是发生在数十年前的凉州酒泉郡。

  赵娥之父赵君安被当地豪强李寿所杀。

  赵娥的三个兄弟非常气愤,都想为父报仇,但不久酒泉爆发疫灾,赵娥的三个兄弟接连染病去世。

  李寿得知大喜,不仅大宴宗族,还说如今赵家只剩女弱,不足为惧。

  赵娥知道后非常气愤,便立志要杀掉李寿,为父报仇。

  她每日磨刀霍霍,以待时机。

  邻里认为赵娥这样做是徒劳,便劝她就此收手,甚至还有人嘲笑她。

  但赵娥不为所动,后来干脆抛弃家事,每天坐着小车在路口等着李寿。

  建宁五年,二月的一天,赵娥在路口终于等到了李寿。

  赵娥下车拉住李寿的马,并大声咒骂。

  李寿猝不及防,倒下马来。

  经过一番搏斗,赵娥最终“左抵其额,右桩其喉”手刃仇人,为父报仇。

  事后,赵娥带着李寿的头颅投案自首。

  县长尹嘉虽然对赵娥的行为颇为感动,不忍治罪。

  但这毕竟是人命案子,不判她不合法。

  尹嘉左右为难,最终顶着辞官的压力把她放了。

  赵娥却说,我报仇后没想着逃命,大人您可依法办事,何必如此为之?

  赵娥的事情很快传开了,当地百姓无不倾佩其行为。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官员也称赞其事迹,他们上表朝廷,希望可以免除赵娥的死罪。

  朝廷不仅准许,还为赵娥立碑,以光耀门楣。

  有汉一代,复仇风气非常的旺盛,是在各个阶层都流行的主流风气。

  官员们甚至都赞同这种风气,最主要的一点还是侠客精神在作祟,三国志上的一些简短记载完全可以看出来这个时代的侠客风气多么旺盛,比如刘备年少时好结交,曹操年少时有任侠之风,袁绍、甘宁“好游侠”。

  周瑜、鲁肃等人也都有任侠风气,他们仗义疏财,好结交侠客。

  而受游侠、任侠的风气实际上助长了血亲复仇的现象。

  比如徐庶本名单福,年少好任侠击剑,为了替朋友报仇背上了案子,不得已改名徐庶,流亡至荆州。

  而关羽原本是河东人,后来也因为犯了案子流亡到涿郡。

  夏侯惇曾经也当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