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能慎重考虑。”

  又是这一套,真当大宋还是原来的大宋,还担心什么千骑万骑南下呀?

  “官家,兄弟之邦的吃饭问题,该帮忙还是得帮忙的。南京道的汉人也不会放牧,北辽以牧业为主,出现粮食问题倒也有情可原。”

  “老臣以为,只需北辽以牛羊交换,朝廷完全可以责令国朝的粮商供应兄弟之邦的粮食用度。”

  “如此一来,北辽放牧,国朝种粮,北辽以牛羊,乃至羊毛交换粮食,国朝确保北辽粮食用度。这才是真正的兄弟友邦。”

  王安石这样冠冕堂皇的说出来,还义正辞严的,乍一听真觉得他就是为宋辽友好着想的。问题是,除非北辽朝堂全体都犯傻,怎么可能让国朝左右北辽的粮食,那是把命脉交予他人拿捏。

  大宋是安南,也不是原本的大宋,没有被北辽打趴下,甚至还在处心积虑的谋划收复燕云。大宋敢于将一部分粮食需求依赖于安南,是因为大宋对安南有绝对的胜算。

  而北辽,就是早年,也不存在绝对的优势和绝对的胜算,更何况有河东之战的前车之鉴,北辽对大宋也未必没有怯战之心。

  “我大辽饭食不需要宋国操心。大辽只想让宋国遣返南迁的南京道逃民!”

  辽使倒是清醒,死咬住一个要求。不对······赵曦似乎明白了什么。

  “萧使,朕想知道,你朝所谓的遣返,是指遣返哪些?”

  “官家······万万不可!”

  “万万不可!”

  赵曦话音刚落,内阁所有人都在劝阻。不说朝廷立场问题,就是站在各自利益上,这事也不能做。

  “稍安勿躁。朕就是想知道······”

  “宋国皇帝陛下,我大辽所求,只需要遣返三年以内的南迁逃民即可。”

  算是让步吗?三年以上者,已经算是大宋子民了。

  “辽使,遣返三月内可行?”

  “宋国陛下,三月逃民又有何用?最少难逃两年做工的逃民!”

  有点得意忘形了。这萧易算是第一次出使大宋,还是有点不了解大宋的情况。原本道听途说当今宋国陛下的一些事,在听到宋国陛下口风放松时,自己就跟着放松了。

  这时候,整个勤政殿的内阁也明白了。

  北辽那里是什么粮食危机,那里是什么南逃的丁口,原来,北辽的想法是大宋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匠。

  这时候赵曦不再说话了,只是看着这北辽的使臣萧易,诸位内阁也都看着萧易。

  萧易不傻,自然感觉到了,也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王相,内阁处置吧,要好生招待外使。”

  这一次,萧易没再喊话,眼睁睁的看着宋国皇帝陛下退去,自己站着无所适从······

  大宋销往北辽货品,已经不再限于原本的茶叶、丝绸、瓷器之类了,马车、烈酒、羊坊的制品,甚至一些吃食等等,可以说是吃穿用度的物品,应有尽有,每隔几年就有新鲜的物事出现。

  说什么南迁的逃民,谁会在意?原本北辽的一些朝臣在鼓动汉人南迁,就等着有一天可以召回来。

  当以私义难以实现原本目的时,才有了官方遣使的做法······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