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2章 进书仪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刻吉时一到,进书仪开始,顷刻间钟鼓齐鸣,丝乐声起。只见一行人身着盛装前来,以用黄麾细仗、教坊乐、僧道威仪前导进入宫门,而大殿之上众臣在文天祥的率领下升殿侍立,赵昺高坐殿上。待碟谱送进殿后,文天祥从中各取一册呈上,小黄门捧到御前,再由王德接过放置在御案之上。

  “好东西!”赵昺拿过一册暗叫声好,琢磨着自己若是能再穿回去,拿本这个就够两辈子吃喝了。说实话他虽贵为皇帝,却还是头一次见过碟谱,书衣为皇室专用的明黄色织锦,开本阔大,长有一尺三寸左右,宽约一尺。版框为手工绘制,朱丝栏,白口、四周单边。纸墨具精,书法工整雅致,真是道不尽的皇家气象,迥非凡书可比。

  “我靠……”赵昺跳过引言向下看去,不由的吃了一惊。

  他在前世也姓赵,他也查过姓氏的起源,不过现代但是普遍以造父为赵氏初始,可自己这本却是上溯到少典氏,其生子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又以轩辕氏做为二世,其后又有颛顼、尧、舜、禹等等,凡不管是神话人物,还是历史名人,搭边不搭边的皆收入其中。

  直至传到三十五世为周穆王赶马车的造父,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趙氏,作为赵氏始族。其后赵昺发现历代祖宗们大小也都是个官儿,难见白丁,如此传到一百二十一世才是太祖赵匡胤,他们兄弟三成为宋朝皇室的三祖。他看完不觉好笑,历时一百多代人竟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己的祖上真是太不容易了,但他觉得修谱的大臣们更不容易。

  由此赵昺想起前世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如果族谱靠得住,母猪都会爬上树。他知道族谱缘起的历史条件是宗法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在周代王族阶层就开始编纂族谱,以明确自己家族成员的血统及等级,这时候编族谱是王族的特权一般百姓无资格编族谱。

  至东汉,全国望族竞相修谱,士族采用族谱来表明自己纯正的贵族血统,国家也严格考查士族的族谱来取士命官,因而修谱是士族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社会对族谱修订有严格的规定,寒族很难冒入豪门。到唐朝,为了招揽国家可用之才,采用了科举取仕的制度,寒族得以进入高级领导层,族谱失去了政治功能,谱学渐渐式微。

  此后国家社会也无法再严格管理,于是这个时期,中国民间开始大规模修族谱,而民间宗族为光耀门楣,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

  至北宋,谱学在民间泛滥成灾,修撰族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