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0 紫禁城一日三惊,风向突变_大清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皮手抄里抽出来,为老皇帝更衣。

  烛光照亮了前路。

  再隔了一会,重复第三遍,声音达到了正常说话的分贝。

  众人都忍不住笑了。

  只有秦驷一人有资格进入,他提起袍角走到东暖阁外,隔着窗户纸轻轻呼喊:

  “主子,该~起了。”

  乾隆或许是老了,又或许是初醒还未缓过来,站在一块羊毛地毯上,双臂微微张开,闭着眼睛。

  一名年轻太监,走到院子里吆喝重复了一遍。

  于是,他连忙推开门走进东暖阁。

  第三道工序,是梳头戴冠。

  最终,老皇帝威严的走出养心殿,坐上软辇,前去坤宁宫朝祭。

  从顺治帝开始,朝祭就是皇帝每日必做的活动。

  皇后辅佐,各项琐碎的祭祀准备。

  这个环节之后,才是开始一天繁忙的事务。

  ……

  卯时,

  乾隆照例饮一碗冰糖炖燕窝,之后传膳,汉食以主,满食为辅。

  毕竟关外那冰天雪地的祖宗之地,弄不出什么好吃的,最多也就是面食点心和烧烤。

  如果真的祖宗之法万世不可变的话,乾隆这会应该来一碗狗血泡米饭,要现杀的,热乎的淋在米饭上。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就是吃着这样的美食长大的,强壮彪悍。

  狗子养人呐!

  ……

  用餐完毕,就是去乾清宫――朝会!

  大臣们早就恭候多时了,他们起的比皇帝可早多了,寅时就要抵达宫门外。迟到的后果很严重。

  人困马乏的赶到乾清宫参加朝会。

  住的近的还好,住的远的那真叫一个苦不堪言。

  所以,靠近宫门的几条街房屋租赁特别火。原主人全部搬走了,把自己宅子租出去吃差价。给朝臣们做别院。

  几百年后的京城,这种情况依旧火热。

  俗称“吃瓦片”!

  ……

  关于钱峰的“请查江苏粮仓”奏折的争议,余波未消。

  从3日前的朝会就开始讨论。

  一直到今日依旧没有出结果。

  就连乾隆也按捺住性子,罕见的没有发火,因为反对的声音实在太大了。

  几乎稍有分量的朝臣,都站出来抨击钱峰“狂悖、僭越、不顾大局”。

  纵然身为皇帝,也不宜站到所有的臣子的对立面。

  今日朝会,风向刮出更猛了。

  有御史弹劾钱峰是酷吏,残酷的搜刮江北诸府,加征粮饷。

  有吏部侍郎建议,朝廷要尽快择一漕督人选,主持江北大局。

  对于前者,乾隆根本不鸟。

  刮?或者不刮?那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交给朝廷的税银没有少,漕粮没有缺,江北大营的军饷没有断。

  对于后者,乾隆有些心动。

  漕督是该有人担起了。

  “吏部可有合适人选?”

  “臣推荐原漕督关铭恩。”

  ……

  众人哗然,但没有出声,若有所思。

  关铭恩之前获罪被撤,在京闲居。看来这老小子背后一直在活动,没有放弃进步!

  乾隆转头询问:

  “和,你怎么看?”

  “奴才觉得关铭恩虽有过错,可江南贼发突然,他在江北一时猝不及防也情有可原。戴罪立功,或会更加勤勉。”

  乾隆满意的点点头。

  这话说到朕心坎里了,和就是和,其余人说话就没这种水平。

  伪吴王在苏州府突然起事!江南那么多地方官都猝不及防。怎么能指望驻江北淮安府的漕督有警惕心?

  朕是讲理的。

  罪臣起复,必定诚惶诚恐,对朕更加感激涕零。

  朕是懂人性的。

  “准了。”

  “皇上圣明。”朝臣们乌泱泱的吼了一嗓子。

  于敏中,心中暗想:

  关铭恩这老东西看来给和砸了重礼。

  给自己只轻飘飘的送了1万两,属于封口费。不指望你帮忙,但是麻烦你不要使绊子。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