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7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_大清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军团补充了2个营的淮西兵源,战场表现很不错。”

  “虽是新兵,可大多骁勇善战,悍不畏死。打进江宁时,其中一个营进攻速度奇快,从定淮门一口气杀穿全城,伤亡率也是全军团最高的。”

  “哦对了,这是立功名单。”

  李郁接过瞅了一眼,一半是淮西兵。

  按照事先制定的赏罚措施:一口气要升任9个副队长,4个队长,还有2个营指挥使。

  “主公?”

  “照办,我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朝令夕改的正治是走不远的。”

  “遵命。”

  “赏银、抚恤都发了吗?”

  “按照主公的吩咐,在每营文书的见证下,发到了士兵的手中。”

  “反响如何?”

  “欣喜若狂,欢呼主公万岁。”

  ……

  李郁笑了笑,又叮嘱道:

  “第一军团预计会驻扎江宁很长一段时间。军营要和民宅区域分开,尽量做到泾渭分明,不得有来往。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就必须纯洁!”

  “主公放心,属下明白。”

  李小五提醒道:

  “那他们拿了赏银,总是要花的。总不能~”

  这句话提醒了李郁,他立即抽出一张纸,写了百余字的简要措施――《关于做好李家军营区经济的若干想法》。

  自己出资在营区里开设店铺,涵盖吃饭、喝酒、喝茶听评书、澡堂、日用杂货等行业,定价略低于市场价。

  从当地百姓中雇佣伙计,注意身家清白。只拿固定工钱,不和业绩挂钩。宣传署派出的说书先生,注意引导。

  如此一来,一箭双雕。

  既回笼了部分军饷,又阻隔了军队和地方过多接触,腐蚀战斗力。

  “来人。”

  “将此信交给胡师爷,让他牵头办理,特批经费1500两,在江宁城试点。”

  ……

  “淮生,你趁着最近这段时间,在江宁募兵1000人。我想经历了围城期间奸商和清廷的摧残,江宁或许会有一些人愿意从军。”

  “遵命。”

  林淮生走了,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第一军团经历了常州战役,江宁战役,板桥战役,好不容易有个缓缓的机会,正好补充伤亡缺口,厉兵秣马。

  火炮火枪修缮维护,士兵们养精蓄锐。

  炎炎夏日,即使是本地人都觉得疲惫,何况是北方来的清军呢。

  扬州府仪征,江北大营连绵10里。

  在烈日之下,军旗一动不动,死气沉沉。

  兵丁们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躲在树荫下,太阳下山前后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集体下长江纳凉,顺便洗去臭汗。

  然后才有胃口吃点东西。

  ……

  乾隆四十一年的夏末,异常闷热。

  陕甘绿营兵连吃油泼面都提不起精神了,可见战斗力是真的下滑严重。

  海兰察巡视大营后,默默的给乾隆上密折。

  他是文盲,只口述,自有军中文书代笔:

  “奴才海兰察冒死上奏,扬州暑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