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9章 姐妹_重生小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要根据音韵、抑扬顿挫那么地念,先生就是那么教的。一开始,连蔓儿听着还有些不习惯,后来,不仅习惯了,还喜欢上了这种念法。古诗词,本来就是能合着音乐吟唱的,此时虽没有丝竹之声,听着小七略显稚嫩的嗓音,也是一种享受。

  小七背的是四句绝句,浅显易懂、脍炙人口。背完了,小七就坐下了。

  “哥,该你了。”小七对五郎笑着道。

  五郎擦了擦手,站了起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五郎比小七年长,读书又刻苦,对词中蕴含的种种意思,悟的更为深入、透彻。这首水调歌头,潇洒中带有一点点的秋天的凉意,蕴含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彷徨,最后都归结到对亲人的思念上。

  五郎的诵读,将这些都体现的很好。这就不是死读书,死记硬背,而是真正读懂了书。连蔓儿坐在那,不由得越听越高兴。

  一首水调歌头背诵完了,五郎回到椅子上坐好,大家这才回过味来。

  连守信看看天上的月亮,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鲁先生说今天晚上回来不,都这个时辰了,咱得去路上迎一迎。”连守信道。

  今天八月十五,山上也放了一天的假。鲁先生前几天接到一封信,今天就去锦阳县城,说是去看望朋友了。连家本来是打算让五郎陪着去的,鲁先生没答应。后来,连蔓儿她们就给鲁先生雇了一辆马车,给足了费用,让那车夫一切都听鲁先生的,给的钱若有富余,就当是赏给那车夫的,若是不够,回来连家加倍给添上。

  连蔓儿还拿出几个碎银子,装了个钱袋,让五郎给鲁先生花用。

  “这个时候没回来,怕是今晚上就住县城了吧。”张氏就道。

  鲁先生一人在这,难得和朋友相聚,又是中秋佳节,多盘桓些时日,那也是人之常情。

  虽是如此,连守信还是带着五郎去村口,往去镇上的官道上迎了一程,没有迎到鲁先生,这才回来了。

  直到第二天上午,鲁先生才从县城回来,说是晚上多喝了几杯,就住在县城。大家这才放心。

  过了八月十五,庄户人家又忙碌了起来。三十里营子的两个打谷场上,每天都不断人。连蔓儿家今年有了自己的打谷场、置办了大石碾子、小石碾子,新木锨都添了三把,又雇了三个短工,由连守信带着在打谷场上做活。

  打谷场上的活,张氏和几个孩子就都没有沾手。

  不过,她们谁也没闲着。

  连蔓儿尤其忙,她要算铺子里每天出入的账目,定做的家俱陆续送来了,她也要跟着验看,再给工匠们结算工钱。

  打谷场上的活计做完了,连守信又召集人手,继续修建新房。一应银钱,都是从连蔓儿这支取。因为到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银钱真的像流水似的每天从连蔓儿手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