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1章 实干兴邦东林党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需要寻找那些更为实在、更具体的东西:

  瓷器、教士们穿着的丝绸、大黄、以及茶叶。

  这些产自中国的人工制品在欧洲售价高昂,利润极大,所以有无数正直而勇敢的欧洲商人前赴后继前往中国寻求贸易。

  罗曼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罗曼于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抵达中国澳门,在见到刘招孙之前,他一直在葡萄牙船队担任通事(翻译)。

  两年后,罗曼用积累的财富购买了一一艘最先进的三桅帆船,准备跟随荷兰人脚步,前往日本大干一场。

  不料就在这一年,德川幕府宣布闭关锁国,禁止除中国、荷兰之外的任何国家商船进入。

  曾经十分赚钱的远航日本商业活动接近尾声。

  罗曼由此血本无归。

  万念俱灰之下,濒临破产的葡萄牙商人选择皈依天主,转而交结耶稣会士。

  或许是天主神迹,偶然一次机会,罗曼从一位大明北地传教士口中听说了平辽侯的事迹。

  在明帝国遥远的东北一隅,原来竟还有这样一位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人权平等的实权派人物。

  从平辽侯那充满朴实宗教气息的名字(招孙)中,葡萄牙人感受到了久违的古典主义气息。

  罗曼和其他官员打交道,其中很棘手的问题是对方会起各种很生僻奇怪的字,用以彰显自己的文化涵养。

  于是,他义无反顾从澳门一路向北,要开辟出一条辽东贸易线路。

  “除了唐人(明人),其他货物都可以买卖,尤其是火器。”

  刘招孙盯着罗曼深邃幽蓝的眼睛,在听完这位葡萄牙人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后,对他产生了兴趣。

  “辽东的规矩,钱货两清,概不赊欠,罗曼先生,你若能顺利卖完这批货物,以后辽东辽南的贸易代理权,便交给你,本官只与你合作。下次再来时,把你们最先进的火器运一批过来,可以冲抵货款·····”

  三月二十八日,平辽侯和葡萄牙人从中午开始商议各项贸易细节,等罗曼退出大帐,已是黄昏时分。

  刘招孙照例忘了吃东西。

  康应乾站在帐外,不等红毛夷走远,便冲进大帐,对着还在啃蒸饼的刘招孙叫道:

  “听说没有?”

  刘招孙狼吞虎咽咀嚼蒸饼,抓起茶杯喝了口,抬头望向康监军。

  “听说什么?”

  康应乾也不管平辽侯有没有吃好,一把扯下刘招孙嘴上的半截蒸饼,火烧眉毛道:

  “啊呀,别吃了!孙督师被下狱了!”

  刘招孙停下咀嚼,想了一会儿,问道:

  “哪个孙督师?”

  康应乾哭笑不得。

  “还有哪个孙督师!就是和咱们议和的孙承宗!前日的事,怪不得这些时日李惕然没有消息传回,原本朝廷风头变了!不与咱们开原议和了!估摸着李惕然也快要人头落地了。”

  刘招孙脑子嗡嗡作响,放下茶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