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9章:大迁移_抗日之无敌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鸡犬不闻、廖无人烟,简直搬得比狗舔还干净。

  大量的人口转移到了根据地之后,那些想要种地的老百姓,则迅速分配到了土地。

  吉木省东部,还有北大荒是有大量的荒地的。

  苏阳这次粗暴开垦的1000万亩耕地属于国营农场的模式,剩下2000万亩耕地则是直接分配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开垦的同时,集权再支援他们各种机械设备,并且负责修缮水利。

  一户人三百亩的分地模式,因为三江平原土地冰冻期长达758个月,粮食亩产并不高,所以一户分300亩很正常。

  在机械化耕种模式下,一户人300亩地是种得过来的。

  但这300亩地,还会产出大量的饲料,例如种植玉米,就算是收穗的种植模式,秸秆依旧可以喂牛、喂羊。

  这些农户平时负责种地劳动负担不算太大,毕竟有机械化。他们的劳动力,主要可以发展养殖业。可以养殖肉牛、奶牛、羊羔等等。

  300亩地分配下去,这些农户就得到了足够的资源配置,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心生产,宁静富足的生活。

  刚去北大荒,条件自然是比较艰苦的。不过根据地集权能保障粮食供给、医疗配备。

  只要肯吃苦,这些土地开垦出来了,经营权就是这些农户的。

  抵抗联军把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北部搬空的结果,就是暴涨了1300万人,这么多人口转移到根据地里面,自然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安置。

  不过土地显然不够用,安置不了那么多人。

  所以更多的人口是安置在工程队、工厂、矿山,有了一份工作,有了收入就能活下去。

  粮食问题倒是不大,松嫩平原、松辽平原本身就是粮食产地,老百姓的存粮还是足够的。

  这些存粮全部都转移到了根据地,这会这些粮食已经被根据地集权全部收购了上来。

  粮食收购上来再统一分配,粮食多少钱卖给根据地集权,那些转移过来的老百姓就按照多少钱的价格购买,统一发给粮票,大家限量消费,一起撑一撑就撑到秋天了。

  只要撑到秋天,粮食就够吃了。

  以根据地当前的粮食储量,统一分配之后撑到秋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根据地扩张之后,建设项目也变得极多。

  农业人口往北大荒转移了,那么这些农场边上总得有城镇,一个个城镇也开始进入建设阶段。

  城镇得有道路相连,道路也要建设。

  修建城镇、道路得有水泥、砂石、砖头、钢筋、木材等等物资,于是水泥厂、采石场、窑厂、钢铁厂、伐木场、矿山都得建设,都需要工人生产才行。

  水泥路要修,运输木材、水泥、钢铁、粮食这些大宗商品还得有铁路才行,于是铁路也要修了。

  各种各样的建设活动就产生了,也就需要大量工人了。人口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