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身家,公平酬劳。”

  蒲安臣率领代表团,由美国到英国。英国这时候的首相是保守党狄斯雷利(Disraeli),对蒲安臣十分冷淡。蒲安臣从9月19日(同治七年八月初四)等到ll月20日,等了两个月,才见到维多利亚女王。

  其后,保守党内阁垮台,自由党格兰斯顿组阁,情形才告好转。新任外相克赖兰登勋爵于接见蒲安臣以后三天,在12月28日致函声明,今后英国政府不用妨害中国独立与安全的不友谊的压力;只对中国中央政府交涉,不与地力当局谈判;但中国必须遵守条约;英国遇有臣民的生命财产受有直接威胁之时,仍必使用武力。

  这项声明,虽则含有相当的“保留”,却是很重要的一项文献。克赖兰登把声明的内容写成训令,令驻华使领人员一体遵照,同时咨请殖民部与海军部查照结果,英国对华停止了“炮船外交”,直至义和团事件发生之时。

  蒲安臣离开英国去法国,受到法国朝野的热烈欢迎。拿破仑第三接见他,并且邀请代表团参加宫廷跳舞会。但是,拿破仑第三既不肯订立平等新约,又不肯作一堪比于克赖兰登所作的声明。(不过,法国这时候已经复过克赖兰登一封信,说愿意与英国采取一致的行动。)

  蒲安臣的原定计划是要联络英、法,排拒普、俄。现在,只得改变方针,向普鲁士下功夫。他于是经由瑞典、丹麦、荷兰到了柏林,觐见普王威廉(其后的德意志皇帝威廉第一)与铁血宰相俾斯麦。

  威、俾二人对他与他的代表团十分欢迎,其热烈不亚于拿破仑第三。俾斯麦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前途未可限量。俾斯麦应蒲安臣之请,代表“北德意志联邦”发表了一件声明,其内容与克赖兰登的声明相仿。

  蒲安臣于是又去俄国,在同治九年正月初三(2月2日)到达圣彼得堡。他会晤了俄国外相与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看出他们对中国所存的野心,知道很难有结果,闷闷不乐。他也见到俄皇亚力山大第二,而且被邀请在正月十八日入宫欣赏古玩。这一天,他回寓便一病不起,在六天以后逝世。

  清廷颁一万两银子,作为他的治丧费,追赠他“一品衔”。恭亲王亲自到美国驻华使馆吊唁。

  代表团的首席,由志刚接任。此人的能力、热心与蒲安臣相差太远,只想早一点回国。

  于是,代表团匆匆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取道比利时与意大利登轮东返,在比、意两国也只是顺便访问而已,毫无收获。

  恭亲王之所以奏派蒲安臣、志刚等人作巡回大使访问各国,

  无非是作为“修约”的一种准备。恭亲王对咸丰九年、十年的“修约”战争与“换约战争”,记忆犹新,而《中英天津条约》载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