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索诺木出来投降,阿桂把他押送京师。于是,前后闹了二十几年的大、小金川,才算平定,所花的军费在七千万两以上。

  《细说清朝》五六、消灭准噶尔

  准噶尔在康熙、雍正年间先后有老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小噶尔丹三个领袖,给清朝政府生了不少麻烦。小噶尔丹在乾隆十年死后,新疆北部陷于混乱状态。小噶尔丹的嫡子那木札尔,被庶子达尔札杀了;达木札又被辉特部的部长阿睦尔撒纳所杀。

  阿睦尔撒纳扶立一个叫做达瓦齐的,作准噶尔部的部长。不久,他与达瓦齐闹翻,率领眷属与若干部下窜入乾隆的领土以内,向乾隆投降,这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事。

  乾隆很高兴,封阿睦尔撒纳为亲王.要利用他直捣准噶尔的根据地伊犁,替雍正雪耻,同时根除康熙以来西北方的一大威胁。乾隆调集五万兵、十四万匹马,派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萨喇勒为“定边右副将军”,分两路向准噶尔进攻。阿的一路,由乌里雅苏台出发,归“定北将军”班第节制;萨的一路,由巴里坤出发,归“定西将军”永常节制。

  两路人马在乾隆二十年二月开动,势如破竹,到处受降,如入无人之境,到了五月间便会师伊犁。达瓦齐逃到新疆南部的乌什,被当地的回王捉了,送给清军。连以前在青海造反的罗卜藏丹津,也被同时捆了送来。

  乾隆为了表示宽大,故意宽宥罗卜藏丹津,免他一死。达瓦齐的下落如何,史无明文。

  乾隆封阿睦尔撤纳为“双亲王”,不给他准噶尔的地盘,更不给他以统驭四部厄鲁特(卫拉持)的权力。

  乾隆又封一个准噶尔的“台吉”伯什阿克什作“准噶尔亲王”,也不让这位伯什阿克什统驭四部。

  乾隆的计划是叫四部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一概直接效忠清朝。

  阿睦尔撒纳在事实上却已占了伊犁,并且启用了小噶尔丹所留下的“准噶尔汗”的印章,自称起“准噶尔汗”来了。到了六月间,阿睦尔撒纳索性退还“定边左副将军”之印,不再为大清皇帝之臣。

  乾隆也索性改称准噶尔为绰罗斯(“绰罗斯”是准噶尔统治者的姓),封了一个噶勒臧多尔济作绰罗斯汗。

  辉特,阿睦尔撒纳自己的一个卫拉特,乾隆另封一位巴雅尔作汗。

  其余的两个卫拉特和硕特与杜尔伯特,也各设一个汗:沙克都尔曼济与车凌。

  这时候,定西将军班第留驻伊犁对岸的尼楚衮(伊犁城在伊犁河南,尼楚衮在伊犁河北),身边仅有察哈尔兵三百人、喀尔喀兵二百人。几万大军,他早已奏准乾隆,陆续予以撤退。乾隆却给了他一道密旨,叫他捕斩阿睦尔撒纳。

  他捉不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早已去了额尔齐斯河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